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好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讲话精神,我院学子助力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架起文化传承桥梁。
3月29日,我院11名志愿者们深度参与南宁民歌湖主会场活动,以青春力量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国际交流注入活力,志愿者们在东南亚非遗美食市集、非遗展演、文创展区等板块提供志愿服务,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守护热情与创新探索。
志愿者们出发前合照
志愿者们布置展区
3月30日,我院11名志愿者们志愿服务于多元文化交织的舞台,不仅在东南亚非遗美食市集做一个文化味蕾的传递者,还在民歌湖“非遗市集”展区协助布置展位、引导游客,向中外来宾生动介绍越南春卷、马来西亚娘惹糕等东南亚特色美食,同时配合非遗传承人展示广西五色糯米饭、壮族糍粑、南宁老友粉、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等传统小吃。
志愿者为国际友人介绍柳州螺蛳粉
“非遗市集”活动现场
3月31日,我院志愿者们在非遗展演与文创展区中作为传统与现代的纽带,在“锦绣中华”展区志愿者们向游客讲解绣球制作、壮族铜鼓,并协助展示绣球、壮锦等手工艺品,参与互动教学,让游客体验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作为“志愿者观众”,在“东盟风情”展区中,志愿者们既保持了现场的良好秩序,还提高了游客对工艺品的观展体验感。
志愿者服务于“东盟风情”展区
4月1日,第三届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在广西南宁民歌湖景区盛大开幕,我院45名志愿者们参加。该活动以“山水相连,文明互鉴”为主题,聚集非遗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由中国与东盟国家非遗精品,打造新平台交流,让游客近距离接触非遗活动。
开幕式现场
全体志愿者合照
我院学生通过志愿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为非遗周的成功举办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志愿者们的实践活动不仅体现了新时代青年在文化传承及国际交流中的责任感,还为中国—东盟人文合作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充满活力的青春能量,在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的广袤原野上播撒下生生不息的文化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