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提升项目:文学院师生赴越南采风活动圆满落幕

时间:2025-07-09 作者:文/图:甘芳明 来源:文学院

7月1日至7月7日,我院40名学子在甘芳明老师的带领下,赴越南开展了为期7天的“青春引擎——越南采风”国际化提升项目。本次活动以“深化跨文化认知,赋能国际视野”为核心,通过校际学术交流、企业实地研学、文化遗产探访等多元形式,为学生搭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国际化平台。其中,7月4日上午的越南河内外贸大学交流活动与下午的广宁企业参访,作为本次项目的重点环节,有效推动了学生对越南教育体系、商业环境及文化语境的立体认知,成为我院国际化实践教学的又一成果。

文学院师生在越南河内民族博物馆前合影

 

一、校际深度对话:河内外贸大学交流搭建友谊之桥

7月4日上午,文学院师生一行前往越南河内外贸大学,开启校际交流环节。作为越南外贸领域的顶尖学府,河内外贸大学在区域经济研究、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等方面享有盛誉,其中文系更是培养中越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基地。此次交流旨在通过学术对话与青年互动,强化两校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合作,为学生提供跨文化沟通的实战场景。

文学院师生在越南河内外贸大学交流学习

交流活动伊始,河内外贸大学国际交流处负责人对我院师生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该校的办学特色、学科布局及国际化发展战略。她特别指出,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培养兼具语言能力与跨文化素养的青年人才,是两校共同的使命。我院带队教师则回应了对方的盛情,介绍了广西外国语学院文学院在东南亚语言文学研究、跨境文化传播等领域的教学成果,并表达了深化两校师生互访、共建合作项目的意愿。

我院40名学生与河内外贸大学中文俱乐部的学生一对一结成交流伙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了深入互动。从一曲激昂的中文歌《少年中国说》拉开序幕,我院学生与越南伙伴共同合唱,铿锵有力的旋律与充满朝气的歌词,不仅展现了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更让越南学子感受到中文歌曲的独特魅力。来自河内外贸大学中文俱乐部的阮同学在合唱后兴奋地说:“这首歌的节奏和意义都让我深受感染,虽然有些歌词还不太熟悉,但和中国朋友一起唱,让我对中文学习更有动力了。”

学生演唱《少年中国说》

我院学生与越南学生合唱歌曲

我院学生与越南伙伴们聚焦 “用越南语介绍自己” 这一实用主题,展开了生动有趣的互教互学。越南学生示范了越南语中自我介绍的基本句式,从“我叫 XX”“我来自中国”“我是广西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到“我的爱好是 XX”,逐句讲解发音要领与语调变化。来自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淦佳颀同学在与越南伙伴交流后表示:“原本以为语言是最大的障碍,但真正聊起来才发现,对彼此文化的好奇和对交流的渴望,让沟通变得如此顺畅。这种面对面的互动,比任何课本都更能让我理解‘文化共情’的意义。”

学生学习越南语

此次交流不仅让学生在真实的跨文化场景中,锻炼了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了文化同理心,还为未来参与国际事务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企业研学实践:校友企业解锁商业密码

结束河内外贸大学的交流后,文学院师生一行于7月4日下午前往校友企业Vela Corp开展深度交流。作为我院毕业生在越南创办的成功企业,Vela Corp专注于中越跨境贸易咨询与供应链管理,在当地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资源与实战经验。交流中,Vela Corp的部门负责人还为学生们详细解读了中越贸易的常见模式、单证处理流程及风险防控要点,并通过从翻译服务、市场调研、客户维护等不同岗位出发,讲述了工作中的挑战与成长。我院梁雅晨同学表示:“越南客户更重视面对面沟通而非邮件往来这一细节,让我意识到跨文化商务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沟通方式的适配。”

学生在校友企业Vela集团参观学习

 

三、文化研学赋能:历史与自然景观中的跨文化认知

本次国际化提升项目并非单纯的学术与商业之旅,而是将文化体验作为重要支撑,通过探访越南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为学生构建起理解越南社会的文化坐标系。正如带队教师甘芳明在出发前强调的:“没有文化认知的交流是浅层的,只有深入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跨文化合作。”

在河内期间,师生们先后探访了文庙与升龙皇城两大文化地标。文庙作为东南亚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式文庙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070年,被誉为“越南第一所国学大学”。在这里,学生们看到了保存完好的孔子塑像、进士碑及儒家经典刻本,深刻感受到儒家文化在越南的传承与本土化演变。升龙皇城则是越南李王朝时期的都城遗址,作为“大越”独立的象征,其建筑艺术融合了越南本土风格与中国、占婆等文化元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导游的讲解中,学生们了解到皇城如何见证了越南从王朝时期到现代国家的历史变迁,也对“文化交融”有了更具象的认识。

学生参观河内民族博物馆

还剑湖周边的街区探索则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越南市井文化的活力。作为河内旧城的中心区,还剑湖被称为“河内第一风景区”,这里汇聚着中越法三国的文化气息——中国的汉字招牌、越南的奥黛服饰、法式的咖啡馆与面包店相映成趣。学生们漫步在林荫大道旁的砖质建筑间,观察着当地人的生活节奏,品尝着地道的越南米粉与法棍面包,在细微之处感受着越南文化的包容性。

在下龙市,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的结合更为震撼。广宁省博物馆的参观让学生们了解到该地区的煤炭资源与工业发展历程,尤其是那块体积达22.2立方米、重量约28吨的“越南最大煤块”,让大家对越南的自然资源与经济结构有了直观认识。椰林沙滩的漫步则让学生们体验了越南的滨海风情,细白的沙滩与喀斯特地貌的结合,仿佛一幅天然油画,让大家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感受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文学院师生在越南广宁省博物馆前合影

作为世界八大自然遗产之一,下龙湾以“海美、山幽、洞奇”三绝闻名,1500多平方公里的海面上耸立着3600多座喀斯特地貌的山石。学生们乘坐越南特色红木游船,沿途观赏了狗爬山、香炉山、斗鸡山等形态各异的景观,在迷宫仙境中感受自然造物的神奇。登上天堂岛后,从山顶俯瞰下龙湾全景,湛蓝的海水与错落的岛屿构成壮丽画面,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了“海上桂林”的美誉之实。升龙湾的“海中有山,山下是海”与十里画廊的“群峰竞秀,百岩争奇”,让学生们在自然景观中感受越南的地质奇观与生态之美。狮子岛的吴将庙则让大家了解了越南民间信仰与历史传说,玉石沙滩的细腻沙粒与清澈海水,更让大家在自然的怀抱中,沉淀本次旅程的收获。

 

四、项目成果与展望:国际化实践教学的深化与延伸

7月7日傍晚,师生一行顺利返回广西外国语学院五合校区,标志着本次越南国际化提升项目的圆满结束。回顾七天的行程,从河内的文化探访到广宁的企业研学,从校际交流的思想碰撞到自然景观的沉浸体验,学生们不仅拓宽了国际视野,更在跨文化沟通、团队协作、职业认知等方面获得了显著提升。不少学生表示,本次活动让他们跳出了“书本上的越南”,真正走进了这个国家的社会肌理,尤其是外贸大学的交流与企业参访,让他们对“国际化人才”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仅要掌握语言技能,更要具备文化同理心、商业洞察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带队教师表示:“本次项目是我院‘语言+文化+职业’三位一体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校际交流,我们搭建了稳定的合作平台;通过企业研学,我们打通了从校园到职场的衔接通道;通过文化体验,我们筑牢了跨文化沟通的认知基础。这些环节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国际化教育的完整闭环。”

此次越南之行,不仅是一次地理空间的跨越,更是一次认知边界的拓展。40名学子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思考回归校园,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将成为推动自身成长的宝贵财富,也将为学院的国际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行的时代,我院将继续以实践为桥,以文化为媒,培养更多能担当“中越友好使者”角色的优秀人才,为深化两国人文交流与经贸合作贡献力量。

一审:梁金少 二审:陈惠 三审:梁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