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开展以“非遗文化体验”为主题的劳动教育创新实践活动

时间:2024-05-24 作者:新闻本2205班何雪珍

      为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劳动教育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文学院结合本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将非遗文化引入劳动教育课堂教学。我院于5月14日(周二)下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此次活动主要面向文学院2021级本科生开展,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体验的方式,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激发大家的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自觉。 

(图1:各类非遗文化项目成果的展示)

       负责各项非遗文化体验活动的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各种非遗文化的表现形式与内涵。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根与魂。通过深入讲解非遗的历史渊源、传承方式及价值意义,让同学们对非遗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图2:同学们正在体验点米成画)

(图3:非遗项目绣球制作)

(图4:剪纸老师指导同学们剪纸)

       在一楼仿真虚拟实验中心大厅,不仅呈现了各类非遗文化项目成果,还特意为师生精心安排了五色糯米饭的制作活动,使大家能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知新楼A104的同学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将一颗颗普通的米粒,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艺术作品,展现了微观世界的无限想象与细腻情感,感受到了传统绘画艺术的创新与魅力;在布艺绣球与线角香包制作的教室里,非遗项目老师带领同学们穿针引线,体会中国传统的祈福文化和匠人精神;知新楼A206的教室中,同学们以红纸为媒介,跟着指导老师裁出了各式的窗花与图案,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扎染与马尾绣,作为少数民族的瑰宝,其独特的技艺和绚丽的色彩让人叹为观止,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同学们体验着传统艺术的无限可能。知新楼A102和A202教室中则是古典美与个性表达的完美结合。一面面扇子在漆艺下绽放异彩,一张张脸谱在笔触中诉说着历史故事。

(图5:非遗项目马尾绣指导体验现场)

(图6:非遗项目体验扎染展示)

(图7:同学们绘画脸谱)

       参与此次非遗体验活动的同学们均表示,该活动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而且极具启发性。大家通过亲身体验,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在落日的余晖下,本次非遗体验活动圆满结束。我们深信,通过举办更多此类活动,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会得到更加广泛而深入的传承和发展。

(图8:指导老师与参与同学展示漆染扇子)

(图9:同学们的扎染作品在校园里形成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