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在学校庆祝建校二十周年的喜庆时刻,2010级文秘专业的杰出校友蒙晓艳应邀回到母校,参加“五棵松创业奉献事迹奖”颁奖典礼及庆祝活动。事业有成的蒙晓艳还带着自己的孩子一同返校,借此机会让他们感受大学浓厚的知识和人文氛围,希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对大学生活的向往。
在大学时光里,蒙晓艳不仅学业成绩优异,而且性格开朗,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她因卓越的成绩和表现,毕业当年获得了前往泰国实习的机会,担任中文教师。回国后,她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最终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并成为多所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的指导老师。蒙晓艳用自己的经历向我们证明:成功绝非偶然,它源于无数次跌倒后重新站起的坚持,以及在失败面前不屈不挠的勇气。
(图1:蒙晓艳在南宁技师学院授课)
多彩校园时光:成长的摇篮
蒙晓艳,目前作为广西南宁新航美学公司的创始人兼星光汇市场总监,回忆起在母校度过的时光,她的眼中闪烁着无尽的怀念与感慨。对她来说,广西外院的校园生活是一段丰富多彩且不断成长的宝贵时光。
明德楼一楼的英语角,是性格开朗、热衷于社交的蒙晓艳在课余时间最常光顾的地方。在那里,她与外国留学生、英语专业的同学以及对英语感兴趣的伙伴们相聚,共同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不仅提升了她的口语能力,为她大三毕业后出国工作提供了更佳的语言交流训练,还让她结识了许多志趣相投的朋友。此外,在蒙晓艳的校园记忆中,有一段难以忘怀的军训经历。大一那年,当其他同学还在羞涩地适应新环境时,她却以一种独特的勇气,展现出了自己率真的“假小子”性格。在军训的某一天,她不顾他人的眼光,从宿舍一路走到学校大门,坚定地喊着“一二一”的训练口号。这是她勇敢自信的一面,也是她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类活动的“动力源泉”。
“每个人都应该把大学阶段视为人生重新启航的机遇,珍惜这段时光,勤奋学习,勇于体验,不断充实自己,为未来铺路,通过积累经验来自如的应对毕业后的生活”,这是她给予学弟学妹们的忠告。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理念。
在大学期间,蒙晓艳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参与了学校的各种活动,丰富了自己的校园生活。学校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她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社团活动中,她同样表现出积极的本色,凭借卓越的组织能力和对社团工作的热爱,多次担任重要角色,成功策划并举办了多次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这些经历不仅为她的校园生活增添了色彩,也为她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她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2:蒙晓艳组织社团活动)
异国执教—因热爱而选择,因努力而收获
在完成大三学业并步入实习阶段时,蒙晓艳积极寻求机会,启程前往泰国武里南府的高校附属孔子学院担任教师。她在这里承担起教授泰国学生中文的重任。在她的引导下,汉字仿佛被赋予了魔力,深深植入泰国学生的心田,并逐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在泰国,蒙晓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初来乍到时,她甚至不会泰语,但她借助瑶话、壮话、英语以及丰富的肢体语言,迅速与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她坚信,教育不应受限于语言,而应通过综合能力传递知识与智慧。因此,在教授中文这一主要课程的同时,她还涉足了简单数学、演讲与口才等多个领域,为学生们打开了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在教学过程中,她也在不断学习和成长,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泰语,使自己与学生们的距离更近一步。在她的指导下,泰国东北部的学生在演讲与口才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与第三名的佳绩。
(图3:蒙晓艳在泰国任教)
在泰国的这一年里,她还肩负着一个特殊的使命。时任人文艺术学院院长的张曼清教授要求学生们每个月提交一篇报道。她认真地按照院长的要求,将自己在泰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化作一篇篇生动的报道。院长将这些报道发表在学院的网站上,成为了学弟学妹们眼中的榜样。并且她也是唯一一个在泰国坚持完整写完一年报道的学生,当谈及这段在泰国的工作经历时,她满怀深情地说道:“感谢学校的栽培。”这简单的七个字,承载了她对母校深深的感激之情,也见证了她在异国他乡的精彩蜕变,奠定了她后期在职业发展中的国际化长远视角。
社会闯荡—在不断探索中远眺发展路
蒙晓艳的职业生涯和许多人一样,并非一帆风顺。刚毕业的头两年,她如同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旅人,不断寻找着与自己心灵与能力相契合的职业道路。迷茫与困惑虽时常伴随着她,但她始终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搏精神,凭借着性格外向、大胆、积极的特质,勇敢地尝试新事物,敢于挑战自我,彼时的她认为年轻就是她最大的资本。“我可以啥都没有,但我的胆量一定要走在能力的前面。”天生的胆量和坚定的决断能力,激励她在社会上不断探索和拓展自己的职业领域。
初入职场,凭借着满腔的教学热情和实践经验先是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像一粒充满活力的种子,她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教育土壤中扎根成长。她曾担任幼儿园宣传老师、一年级班主任、初中政治老师等职务,并且活跃在大专、本科等高校的创业培训讲台上,为年轻学子们教授基础创业步骤。丰富的教育履历中的唯一没有涉猎的,仅是高中教师这一角色。
谈及丰富的工作经历,她感慨地说“真正出来工作讲究生存能力,所以我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真正优势并且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自身能力去做,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秉持信念,随着对商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捕捉,当其他人在观望或者不敢行动的时候,她的身影已经穿梭在各种行业:卖过POS机,坐台打电话,做过主持人,甚至摆过地摊……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新的挑战,但积极向上的心让她从未觉得太过辛苦。
她致力于教育领域以及“美业与大健康板块”,在这两个领域中不断深耕细作,积累经验。她勇于主动把握每一个机遇,最终在持续的变革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通过长期的学习,她培养了自己的运营能力,并最终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仅用数年时间,她就实现了事业的彻底转变,获得了名誉和财富的双重丰收。
创业之路绝非一帆风顺。当被问及创业过程中最难忘的挑战时,她回想起几年前,从长沙学习归来途中,她突然面临资金链断裂的窘境,而此时家中母亲又因病住院,她手头的资金异常紧张。双重压力下,她并不慌乱,而是冷静的将困难“分解化”,列出亲戚、朋友、同学等名单,分批打电话进行筹资。在筹资的过程中给予对方诚信承诺,通过评估后续发展能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保证按照借款金额大小逐渐递增还钱时间。由此,在火车上的一个半小时里,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解决了资金链的困难问题。
(图4:蒙晓艳(二排左六)在外参与创业培训)
目前蒙晓艳已经成为了一名多栖发展的成功人士。她说:“真正出来后发现都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正业,一条是副业。”所以每到下半年的工作之余,有课的时候就会为高校毕业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课程,用自己的经验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寒暑假时,她则变身成为孩子们演讲与口才培训的良师,帮助孩子们打开表达的大门。她的身影忙碌而充实,但她却乐在其中。
在谈及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蒙晓艳分享道:“如果你把你自己定位成公务员的话,那你就要遵守国家的规章制度,好好地去复习、考试;如果你想成为商业人士,那你就要跟着趋势去做事情,要遵循商道,有长远眼光。比如,一些成功的商人总是能提前捕捉到新趋势,提前布局,对机会敏锐,提前捕捉。”她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商业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同时,蒙晓艳也重点强调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她表示:“大家都要持续地去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即便时代更迭依然有能力的立于长盛不衰之地。”
在多年离校后踏入社会的征途中,她持续以“实干精神”丰富和提升自己,运用前瞻性思维规划个人发展路径,以适应不断演变的时代需求。
未来展望—在新时代干出广西外院人的一番事业
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带给蒙晓艳的不仅有个人的经验收获和满满成就的累积,更多的是她在不断拼搏、不断求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职业女性的价值,对自己初心的践行。谈及对于未来的期望时,她热切的回答:“我的未来是根基于现在的事业的”未来对于她来说不是虚无缥缈的幻影,而是深深扎根于当下的宏伟蓝图。
(图5:蒙晓艳与她的工作)
如今,她所投身的美和大健康板块,承载着非凡的意义。项目涉及了中国民族非遗文化——瑶族滚蛋疗法调肤,那是瑶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岁月沉淀下来的瑰宝。在她眼中,这些非遗项目宛如一艘艘等待起航的巨轮,有着驶向“一带一路”、东盟等广阔国际市场的无限潜力。在谈及梦想时,她认为广西外院给她的教育和影响也格外受用,她的视线指向明德楼顶端的校训。她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团队不断壮大,像一位无畏的领航者,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深耕,以“中国魂”精神带领着这些民族非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舞台。她渴望以中国文化为引真正的“做好国际人”,在国际的大舞台上展现民族之美,为国家、为学校、为瑶族子女赢得无上的荣光。
在教育板块,她同样有着伟大的抱负。她教授演讲与口才、礼仪、国学等包含传统文化精髓的课程,深知这些文化瑰宝对于提升国民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她希望将包含教育的内涵的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播撒在广袤的土地上。设想以一种独特的“农村带动城市”的方式,点燃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燎原之火。在她的倡导中,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参与者,更是合伙人,她期望大家都能把这当成自己的事业,通过“一带二、二带三、三带四”这样充满活力与凝聚力的模式,如同接力赛一般,让更多的人自发、自主地参与进来。在她描绘的美好画卷中,教育事业板块将如同茁壮成长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日益强大,为社会培育出无数优秀的人才,成为民族发展的坚实基石。
这位瑶族姑娘,正以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弘扬广西外院精神,在自己的领域、在个人发展中不断求变,做着知行合一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广西外院人的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