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至14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苏州大学文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教学创新研讨会”在广西南宁饭店举行。本次会议是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的精神和要求,推进高等教育教学优化和改革创新,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与教学创新问题。
广西外国语学院文学院约20位教师代表与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西南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吉林大学、西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100多位专家、教授、教师、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教学创新研讨会”与会代表合影
大会开幕式由文学院科研副院长覃健副教授主持,文学院院长吕植家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出版社事业部副主任蒋旭东分别在会议开幕式致辞。吕植家院长代表广西外国语学院文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及全体教职员工向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在致辞中还介绍了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情况。他提到,高等教育出版社对使用朱栋霖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全国高校大学生人数进行了统计。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广西外国语学院文学院。因而,此次会议对文学院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他表示希望与会专家、学者通过本次交流研讨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不断开展教学创新活动,为我们国家的现代文学研究及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出版社事业部蒋旭东副主任在致辞中介绍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及其文科出版社事业部的情况,希望通过打造搭建全国性的交流平台,共同助力推进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教材数字资源建设,一道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科教材体系,为中文类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贡献力量。
广西外国语学院文学院院长吕植家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言
4月13日,开幕式后大会围绕会议的两个核心内容文学史研究、文学史教学举行了专家报告,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吴俊教授、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本朝教授、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教授、吉林大学特聘教授张福贵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张全之教授、西北大学文学院袁少冲教授分别作大会报告。大会专家报告分别由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凌孟华教授、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晓玥教授、中国现代文学史家朱栋霖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第十、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委吴俊教授作了《第十一届(2023)茅盾文学奖作品评论及近年长篇小说创作概观》的专家报告,吴教授从第十一届(2023)茅盾文学奖说起,对当前中国现当代文艺的创作、理论等方面发展态势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细致地分析了当代文坛的创作倾向、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等。吴教授认为当前的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包括出版文化等都应当关注当前国家的相关制度、世纪之交的文学媒体的转换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
吴俊教授作专家报告
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本朝教授作了《从文学制度到文学思想兼及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报告,王教授从中国现当代的文学史观、文学制度、文学思想史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王本朝教授作专家报告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教授此次携话剧《前哨》来到南宁,并作了《近代中国话剧艺术一瞥》的专题报告。黄教授从话剧题材的突破、民营戏剧的繁荣、跨文化合作戏剧潮流等几个主要层面对近代中国话剧艺术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介绍,并强调中小学、大学应当加强戏剧教育。
黄昌勇教授作专家报告
吉林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福贵教授作了《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范式与前提》的报告,他结合当前新时代的发展情况就会议的核心内容——文学史研究、文学史教学如何进行突破与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出了四个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范式——历史性研究、思想史与文化史研究、审美性研究、学术史研究,又进一步详细说明了进行这些现代文学史研究需要有三个前提,即政治前提、知识前提、理论前提。
张福贵教授作专家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张全之教授、西北大学文学院袁少冲教授就国家级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1915—2018》(第四版)的使用与新一轮修订面向与会的教授、学者、专家、教师、学生代表展开了热烈、深入的交流与对话,为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汇总。
朱栋霖教授、袁少冲教授、张全之教授与参会代表对话交流
研讨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大高校文学院专家、教授、学者、老师、学生代表进行了思想的碰撞,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教学创新进行了多种维度的探索,呈现了一场春天里的学术盛宴。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对于拓宽我院教师的视野,推进我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增进我院学科建设等方面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文学院与会教师与朱栋霖教授、张全之教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