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6日,我院与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在明德楼一楼大厅开展2025年“历史文化进校园”之“螺蛳堆里读历史”主题活动。活动将本地历史文明传播与文化育人深度融合。全院师生积极参与,为地方文化传承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是文学院践行“服务地方文化发展”使命的重要实践。我院立足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协助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深度挖掘顶蛳山遗址的考古成果与文化价值。12块科普展板系统呈现了遗址出土的炭化稻、骨器、陶器等文物背后的历史脉络。我院学生志愿者在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宣教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以“考古故事+文献解读”的方式,生动讲解南宁先民的生产生活智慧与本土文化基因,让师生在沉浸式学习中读懂地方历史,推动本土文化认知的普及与深化。

师生参与活动
活动创新设置多项互动环节,以实践体验激活地方文化传播活力。集章互动区以南宁历史文化知识点为主,师生通过扫码答题、拍摄文化主题照片、体验模拟狩猎游戏等方式收集印花,兑换博物馆定制文创纪念品。这一形式既深化了文化记忆,也让地方文化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走进师生生活。

狩猎场投球
高校是地方文化传播与研究的重要阵地。文学院始终坚持“校地共建 双向赋能”理念,致力于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氛围。副院长覃健表示,本次活动既发挥了文学学科在文化解读、传播方面的专业优势,也为顶蛳山遗址文化的校园传播与公众普及搭建了重要平台。未来,文学院将持续深化“文化育人+地方服务”工作模式,推动校地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通过学术研究、文化传播、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挖掘地方文化,助力南宁本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为地方文化建设贡献文学院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