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广西外国语学院迎来建校二十周年的盛大庆典。在这有意义的时刻,2013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杨泽俊怀着对母校的深深眷恋和感激,回到这片承载着他美好回忆的土地。
(图1:杨泽俊(左一)参加广西外国语学院的校友座谈会)
深耕乡土,浇灌未来花朵
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育乡村子弟、促进乡村发展为重任,与城市教育相比,由于乡村地域偏远、经济发展滞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和教学设施落后,乡村教育往往比较薄弱。
杨泽俊,2017年毕业之后深入基层,踏入了乡村教育的行列,在横州市镇龙乡中心小学主要担任三年级语文老师,同时也兼任数学老师。杨泽俊来自乡村,看到了乡村教学资源的有限,面对城市教育与乡村教育发展的参差,他也想为乡村教育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如今,杨泽俊在横州市镇龙乡中心小学担任语文老师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了,他表示:“经历过这些年的教育,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潜力,你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在学习上出类拔萃,老师的教育除了知识,还有育人,先让学生学会守规矩,会做人很重要。”被记者问到乡村教育需要改善的地方,他认为人们应该提高对教师社会地位的认可,加大家长对教师工作支持的力度,关心关注孩子在学校的状态,提高对乡村教育的重视。
目前,乡村教育的水平仍然亟须提高,正是需要像杨泽俊这样的人挺身而出,扎根基层,乡村教育的队伍才会更加壮大。
(图2:杨泽俊正在给学生上课)
(图3:杨泽俊课间为学生答疑解惑)
支教生活,感受乡村温情
11月15日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杨泽俊却在这天发生了一些状况,但很快就得到了乡亲们的帮助,他忍不住感慨:“真是幸运与不幸并存的一天”。
当天上午,杨泽俊出门时心里一直想着事情,手机却不知道什么时候遗失了,他心里非常着急,好在横州市镇龙乡的村支书得知此事后,将寻找手机的信息发送到了四个信息大群和两个村群里,发动老师们和村民们帮忙寻找杨泽俊遗失的手机,很快,有位村民捡到了手机,并将手机送到了学校,杨泽俊的手机失而复得,他的心里很感激镇龙乡人民的善良。当天下午,课件任务较紧,镇龙乡安装风力发电机需要停电一天,杨泽俊没有办法完成任务,镇龙乡中心小学的其他老师向学校反映这一问题,学校领导同意杨泽俊使用燃油发电机进行工作,他得以在任务期限内完成了工作。工作期间,杨泽俊在课稿中遇到一些不会的问题,身边的同事都会热心地帮助他,还会在他忙碌时帮他带饭。
杨泽俊表示,在这七年的支教生活中,通过一件件小事,他感受到了镇龙乡人民的淳朴与善良。正是镇龙乡人民的善意,让杨泽俊在乡村生活中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简单的话语,蕴含真挚的祝福
杨泽俊回到母校后,看着学校发生的变化,回想着昔日的校园,不禁感慨起了母校的发展:学校的设施越来越完善,师资力量逐渐壮大,还增设了许多专业。参加校庆时,杨泽俊看着校园中来来往往的学弟学妹们,回想到了当初的自己,记者询问他对学弟学妹想说的话,杨泽俊回答得很精炼:“努力吧,认真就好,加油,未来可期。”话语虽短,寓意深远。
杨泽俊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教育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在镇龙乡中心小学的讲台上,他传播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