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24日,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AI技术与教育教学全流程融合发展,提高广大教师掌握AI赋能课程建设与教学应用能力,广西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在北海组织举办了广西高校教师“AI赋能智慧课程教学内容开发与资源建设培训班”,我院教师代表蒋肖云老师参加了此次培训。
蒋老师表示,此次培训是在教育领域落实自治区“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AAA Cup, AI Capacity-Building Action for All Cup,简称“AI超级联赛”)活动精神的重要举措,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涵盖生成式AI助力智慧课程教学内容的开发与革新、AI大模型辅助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设计、AI多模态驱动的课程资源库建设、AIPPT高效开发数字化教材配套课件以及赋能教学全环节AI助教和AI教学平台的开发等多个方面。通过此次培训,她对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的意识显著增强,相关能力也得到实际性提升,可谓收获满满。
此外,蒋老师还表示,她作为文学专业的专任教师,此次培训还引发了她对“文学胜任力”之“文学数字能力”维度的关注和重视。她指出,一般而言,“文学胜任力”指在文学领域所具备的能够胜任相关任务和活动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共情能力、审美能力、文化和话语能力、阐释能力、想象力等维度,但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渗透文学创作、传播、教育及研究诸多领域已是必然趋势,因此,有学者指出“文学胜任力”亦应与时俱进增加“文学数字能力”这一维度,即能够运用数字技术和工具进行文学创作、传播、教育及研究的能力,对此观点,她表示十分认可。
蒋老师还指出,作为一名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的文学专业专任教师,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文学专业教育是一种以“深读”和“共情”为基础的注重文化感知、情感共鸣以及批判思维的融入性活动,与以技术为本体,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人工智能(AI)算法活动存在本质区别。但是,在人工智能(AI)全面渗透和深度重塑文学专业教育生态的当下,我们在坚守文学专业“人文本位”的同时,也应大胆直面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与命题,充分借力人工智能(AI)推动文学专业教育的转型革新。这既是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文学专业教育质效,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当然,在这场文学专业教育的转型革新实践中,如何利用AI技术赋能文学专业教育教学全流程固然是我们关注的重心,但教师是否具备“文学数字能力”,能否培养学生的“文学数字能力”,是这场教育变革至关重要的一环,应当引起我们文学专业教师的重视。
广西外国语学院全体学员集体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