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黄文吉,男,壮族,中共党员,教授。银龄教师,广西外国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学校语文学社、演讲协会、书画协会、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美学协会理事,听雨话剧社指导教师,广西河池市文联会员,广西桂能软件公司市场部顾问。毕业于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先后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民间故事等30余篇(首)、教学科研论文20余篇。从事文学概论、民间文学、现当代文学等教学。从事教学工作30年,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十余项,参与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等项目,在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代表作包括:《民办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的建设和思考》《北部湾经济区视角下广西民办高校办学效益观探析》《广西高职人才培养的思考》《对外汉语人才需要培养中国文化自信》《面向东盟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广优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原生态民歌的挖掘整理、传承和创新》等,并出版教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政策导读》《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教程》。指导学生课件《中华经典文化》获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校文科组一等奖等。入选广西外国语学院首届“十佳”教师、“感动广西外国语学院十位人物”。
我院黄文吉老师
二、教学理念:知行合一,文以载道
在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黄老师逐渐形成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学理念。他深知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价值观、世界观和人文精神,因此将日常的见闻与感悟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的文学理论知识。同时,他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组织田野采风、文本创作、戏剧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文学的理解。也鼓励学生深入民间,收集第一手的民间文学资料,让他们亲身感受民间文化的生命力。
黄文吉教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兴趣,他会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对于理论功底扎实的学生,他会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对于创作能力突出的学生,他会鼓励他们进行文学创作实践。他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文学感悟力和创造力,教师的责任就是发现并培养这种潜能。
黄老师极为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化自信。在课堂上,他经常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与时代、文学与人生的关系,通过讨论经典作品中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内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他深信,文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培养专业的文学人才,更是要培育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时代新人。
三、育人成果:桃李芬芳,百花齐放
在指导学生参与各类竞赛的过程中,黄老师始终注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将竞赛准备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这些年来,他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涵盖了师范生教学技能、文学创作、语言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
他注重培养学生教学设计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强调文学课堂的感染力与互动性。学生们通过精心准备教案、反复演练教学过程,不仅提升了教学能力,更深化了对文学教育的理解。他们在中小学语文教学模拟、板书设计、课件制作等环节中表现突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文学创作和戏剧展演方面,黄文吉教授也积极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创作实践。学生们通过创作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改编和排演经典话剧,既展现了文学素养,又培养了艺术创造力。他们的作品因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和娴熟的技巧,多次在重要赛事中获得认可。
四、教学实践:创新融合,多元育人
在教学实践中,黄老师始终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社会相贯通”的原则,不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他注重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与现代互动式教学相融合,通过案例教学、小组研讨、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课堂上,黄老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社会意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他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田野调查、社会调研、专业实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识,提升专业素养。他指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在真实情境中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此外,黄老师还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通过课外阅读推荐、科研项目指导、竞赛活动辅导等多种方式,助力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他深信,教育的真谛在于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五、 教育信念:立德树人,文脉相传
黄教授始终坚信,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文学教育更是承载着文化传承与精神塑造的双重使命。三十年的教学生涯让他深刻认识到,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他常常告诉学生:"文学是照亮人生的灯,既要照亮自己,也要温暖他人。"这种信念指引着他每一天的教学实践,让他始终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与执着。
在教育理念中,黄老师认为教师应当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他注重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他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一块待雕琢的璞玉,教师要用爱心和耐心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种教育信念让他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他们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六、指导理念:薪火相传,甘为人梯
在这些年的指导工作中,黄老师形成了“以德为先、以能为重、以爱为魂”的指导理念,重视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随堂听课、教案指导、教学示范等方式,他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三十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
每次听课后,黄老师都会与青年教师进行深入交流,从课堂设计、教学节奏到师生互动,逐一提出建设性意见。记得有位青年教师刚开始授课时,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他建议增加互动环节,融入更多文学典故和现实案例,并亲自示范如何通过设问和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性。经过一个学期的跟踪指导,这位教师的教学效果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