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新生态

时间:2025-08-29 作者:覃健 来源:文学院

近期,我院围绕“深化产教融合、赋能学生高质量就业”目标,多维度推进校企合作,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新生态,为文学院学子搭建跨领域实践与职业发展平台,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

聚焦教育领域,搭建实习就业“直通车”

学院与明大教育集团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围绕教育人才培养深入对话。双方提出构建“常态化实习就业联动机制+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的合作体系,推动校企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深度融合中实现共赢。面对当前就业形势,双方明确招聘细节,为学生投身教育领域搭建精准对接桥梁。这不仅有助于缓解民营企业招聘难、本科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更体现了校企合作在应对就业市场变化中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为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提供了实践范例。

校校联动,深耕基础教育实践链

学院积极拓展与基础教育学校的协同合作,与广西外国语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南宁市东方外语高级中学共建实习就业教育基地,续签与南宁市青秀区彩虹路小学的实习基地协议。通过“新建+巩固”双路径,为学生搭建稳定的教育实践平台。共建将拓宽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及就业渠道,锻炼学生教学技能、增强职业认同。校校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与教育理念融合,助力高校教师了解基础教育一线情况,借助高校科研力量提升办学水平。这种校校合作模式,丰富了产教融合的内涵,为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之间的深度合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有助于完善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链条。

校地协同,拓展实践场景新维度

学院突破行业界限,深化校地合作,与南宁仙葫经济开发区金葫社区、江湾社区及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等签订共建协议,将实践平台延伸至基层治理与文化传承领域。与社区合作中,学院通过“双导师”制度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工作,让学生在基层实践中锤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校社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与博物馆合作聚焦文化传承与研究,为学生提供优质实践场景,双方期待在文物保护、文化创意等领域开展课题研究。此外,学院组织学生参与东盟戏剧周活动,丰富文化实践体验,提升综合素养。校地合作打破了传统校企合作的空间限制,将实践场景拓展到社会各个领域,为产教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机结合。

我院通过多维度深化校企合作,从教育领域到基础教育学校,再到基层社区与文化单位,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产教融合育人体系。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也为产教融合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益探索。

与金葫社区合作育人

一审:梁金少 二审:陈惠 三审:梁淑辉